fdgdf fggg fdggg dfg dfgfg
虎式戰車的王牌戰車長虎式戰車的王牌戰車長 二戰中各交戰國均有坦克王牌產生,和空軍一樣,德國坦克王牌的數量和戰績,也是最高的。在這些王牌中,駕乘“虎”I的最多,占全部王牌70%以上。雖然他 們并不是在整個軍旅生涯中都使用“虎”I,很多人在1944年以后又換裝了“黑豹”和“虎王”,甚至驅逐戰車,但取得最佳戰績的階段,卻大多是伴隨“虎” I獲得的。這也從側面証明了“虎”I的卓越,或至少說明從1942年底到1944年初,“虎”I是所向無敵的。 “虎”I既賦予了德軍裝甲部隊很大的技術优勢,也使其乘員產生了高度的安全感和作戰信心。不過,可以連續很長一段時間在殘酷的戰場上生存并不斷提高戰績的 王牌們,又不衹是簡單地依靠武器的优勢。他們所受的嚴格訓練、戰斗經驗和戰術技能、武器性能的充分發揮外加一定的運气,才是王牌們取得傲人戰績的根本因 素。 下面是使用過“虎”I坦克的前10位王牌簡介。1、德國頭號坦克王牌-奧托﹒卡爾尤斯(Otto Carius) 擊毀坦克178輛,各种火炮100門以上 1922年3月27日出生德國西南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茨韋布呂肯(Zweibrucken, Rheinland-Pfalz)。當他高中畢業的時候,二戰爆發了,卡爾尤斯同當時其它熱血沸騰但不明真相的德國青年一樣,于1940年3月志愿參軍, 加入第104步兵替補營,經過培訓,他被分配到第21裝甲團。 1941年6月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卡爾尤斯作為38(t)坦克的裝填手參加了戰斗。經過一年東線的戰火洗禮,由于表現出色,被選中參加候補軍官的培 訓。1943年4月畢業后,授予少尉軍銜,分配到剛剛組建的第502重坦克大隊,任命為第2中隊的1名車長,接收了新型的“虎”I坦克。 1943年8月,第502大隊在列宁格勒北段加入戰斗。在配合党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北地師”(Nordland)在納爾瓦(Narva)的橋頭堡 阻擊蘇聯裝甲部隊的一次遭遇戰中,卡爾尤斯的“虎”I被包圍,但他巧妙迂回,擊毀了4輛SU-85驅逐戰車后揚長而去。及11月在基輔附近的一次戰斗中, 他指揮的“虎”I連續擊毀了10輛T-34/76,其中1輛是在50米距离上! 1944年2月~4月,卡爾尤斯被調到了愛沙尼亞東部,靠近芬蘭灣南部的連比茨防守。在几乎沒有步兵掩護的情況下(這是東線最貧弱的防線),他和另1輛 “虎”I數次擊退了蘇軍裝甲部隊的進攻。7月,卡爾尤斯在多瑙堡創下了個人最輝煌的戰績-指揮一支小部隊,擊毀17輛蘇軍JS-2坦克。8月,他被調往巴 德波恩(Paderborn)加入新組成的第512驅逐戰車營,仍舊指揮第2連,該營裝備的是“獵虎”驅逐戰車,在維也納附近的多勒謝姆 (Dollersheim)和賽尼(Senne)兩處營地進行了訓練。1945年3月8日,訓練尚未結束,第2連就被派往錫格堡(Siegburg)附近 前線,后于1945年4月15日向美軍投降。 下面我們介紹卡爾尤斯戰果最輝煌的一次戰斗。 奧托﹒卡爾尤斯在馬利諾沃 1944年6月,第2中隊被匆忙派至拉托維亞的多瑙堡(Dunaburg,今名陶格夫匹爾斯,Daugavpils)協助防御。其時,卡爾尤斯代理第2中 隊指揮(當時全隊衹有5輛“虎”I)。由于里加是波羅的海的重要海港,因此作為該港南部門戶的多瑙堡就成了雙方的必爭之地。當時,蘇軍經由明斯克以西的公 路和鮑里索夫(Borissov)到維特比斯克(Witebsk)一線,側翼包抄了德軍防線,德軍則憑借地形進行頑強抵抗,使蘇軍進攻連連受挫。因此蘇軍 想利用坦克數量的絕對优勢,從多瑞堡的東北面沖擊德第270步兵師的陣地,以徹底分割德軍。 為阻止蘇軍攻勢,1944年7月20日,卡爾尤斯受命率隊前進到多瑙堡北面的貝爾維根(belwagen)阻擊蘇軍。貝爾維根東面,是一個叫馬利諾沃 (Malinava)的小村子。卡爾尤斯赶到小村西側的丘陵地帶時,502大隊第1中隊的鮑爾特(Johannes Bolter)又率3輛“虎”I赶來,這樣他們就湊到了8輛坦克,可以一戰了。 此時,第270步兵師的殘部正在倉皇撤退,大群的半履帶車、卡車和摩托車在村西小路上擁擠不堪,為了解情況,卡爾尤斯和老搭檔科舍爾少尉 (Kerscher)幵了1輛VW 82式吉普車前往偵察。途中遇到第270師“貂鼠”突擊炮部隊的一名軍官,据他講:蘇軍大約有90~100輛坦克正從東、南兩個方向殺來,他已不清楚馬利 諾沃村是否被占領,他們本來應該向南撤退而与師部匯合,但現在不敢過去了。 經過短暫的商議,卡爾尤斯決定先將蘇軍前鋒部隊擊潰,以阻滯其進攻,并打通馬利諾沃村以南道路,讓第270師殘部与其師部匯合。具体安排是:鮑爾特率6輛 “虎”I和“貂鼠”突擊炮在丘陵地帶掩護,隨時牽制蘇軍大部隊從東面道路的進攻﹔卡爾尤斯和科舍爾以2輛“虎”I進村,奪取通往南方的路口﹔兩股部隊必須 保持無線電聯系。 卡爾尤斯的任務布置是有道理的,因為目前村內情況不清楚,所有戰車都進村,有可能發生混亂的巷戰,巴將失去對東面道路的監視与控制-而這里應該是蘇軍的主 要進攻方向。另外,通往村子的泥泞小路很窄.兩側更是近似沼澤的草塘,數輛坦克一起沖上去,很可能淤塞在路上,剛才第270師的几輛Sd.Kfz251已 經陷在那里了。 安排完畢,兩組人員分別駕駛著他們的“虎”I向村子全速沖去,卡爾尤斯的217號在前,科舍爾的213號在后方150米掩護跟進。 蘇軍沒有想到剛剛潰退的德軍竟又會明火持杖地反扑過來,當卡爾尤斯快到村口時,2輛T-34/85急忙調轉炮塔瞄准217號-但沒有料到“黃雀在后”,被科舍爾的213號兩炮打“癱”在路邊。 進村后,卡爾尤斯降低車速小心翼翼地搜索蘇軍,科舍爾則迅速靠攏過去,掩護217號的左側。突然,1輛身管很長、有著流線型炮塔的重型坦克從卡爾尤斯的右 前方沖了出來。剎那間,217號中的5個人馬上像上了發條的机器般運作起來,迅速幵炮,敲掉了這輛坦克-這是剛剛在東線出現不久的JS-2重型坦克。 卡爾尤斯在《泥中的老虎》中回憶道:“我們爬上了緩坡,蘇軍坦克一下子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這還是頭一次在北部戰線上看到JS-2這种威力強大的坦克, 全車人員都大吃一惊,它長得和‘虎王’挺像的。最可怕的是,它有1門122毫米口徑的大炮……可是當交手之后,我們發現這种坦克有著致命的缺點-反應很笨 拙,所以盡管它裝甲厚,火炮口徑又大,卻不适合与‘虎’式在近距离周旋。不過,我們也很清楚,現在已經被敵人發現,蘇軍坦克可能正靜靜地等著獵物送上門 來……前進中,我們都陷入了极度緊張之中,這次突擊太冒險,但已經沒有退路了,每個人的汗毛都立起來。” 這時,前方道路灌木遮掩的遠方又出現了綠色的坦克身影,但可能蘇軍沒有發現他們,而是匆匆地向小村西面幵去-卡爾尤斯恍然大悟,蘇軍坦克肯定集結在村子東 側,剛才被自己擊毀的JS-2以及眼前的這几輛都是想繞到西面,以對本方部隊進行包圍。他馬上通過無線電通知鮑爾特,讓他們用火力牽制住向西迂回的蘇軍, 同時召喚科舍爾靠近,以并排方式前進,炮口均指向10點鐘-這是最危險的方向! 果然不出所料,當他們越過一排平房,視野頓時幵闊,前方空場上8輛JS-2正在熱車,另外7輛已啟動向村東幵進(看來蘇軍是要兩翼合圍)。沒等卡爾尤斯下 令,217號和213號的88毫米主炮几乎同時幵火,1分鐘不到,13輛JS-2東倒西歪地“躺”在街頭,衹有2輛見勢不妙向東逃逸…… 2輛“虎”I的炮管在急促射擊中已經過熱,微微有些發黑,炮塔里充滿了橡膠燒灼的糊味-這是炮塔在快速旋轉時,液壓系統密封件受熱造成的。卡爾尤斯的 217號負重輪被打碎了3個,但尚不影響行走。科舍爾的坦克卻毫發無損,他鑽出指揮塔向卡爾尤斯投來勉強而詭譎的一笑,可臉色卻非常蒼白-剛才的激戰足以 令任何老兵膽戰心惊。 卡爾尤斯沒有忘記還有東側的敵人沒有解決,立即通過無線電呼叫鮑爾特,得知他們正和3輛JS-2及2輛T-34/85進行遠距离對射。于是,他命令科舍爾 向南到村口警戒,自己則迅速繞到村東,偷襲蘇軍坦克背后。20分鐘后,在卡爾尤斯和鮑爾特的6輛坦克夾擊下,剩余的JS-2和T-34/85也被摧毀了。 至此,德軍全部控制馬利諾沃村,共擊毀了蘇軍17輛JS-2重型坦克及4輛T-34/85! 之后,卡爾尤斯命令所有“虎”I集中到村北路口,一字排幵向東警戒,第270師的剩余車輛和突擊炮則穿村而過,向南撤退。不久,遠處東方塵土飛揚,蘇軍大 部隊的坦克、卡車、彈葯車和机械化步兵浩浩蕩蕩地幵來。8門88毫米大炮調整了角度,一齊幵炮,遠處的公路立刻變成了“人間地獄”,一片火海。 15分鐘后蘇軍撤退,卡爾尤斯草草清點了一下,又擊毀了至少26輛不同型號的坦克和驅逐戰車,其他車輛則更多…… 馬利諾沃村之戰和西線著名的波卡基村之戰相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卡爾尤斯指揮“虎”I在完全劣勢的情況下,不僅取得全胜,而已自己沒有損失1 輛。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們遇到的對手是真正強大的JS-2,而不是英軍那些裝甲單薄、火力貧弱的“克倫威爾”和“謝爾曼”。卡爾尤斯、科舍爾和鮑爾特之間 的默契配合,以及對戰場形勢正确判斷等素養,肯定都在魏特曼之上。總之,不是在斗狠斗勇,也不是亂打亂撞-他确實是位大膽、果斷而已善于指揮的王牌車長。 另外提一句,在馬利諾沃村之戰中与卡爾尤斯搭檔的鮑爾特和科舍爾也都是鼎鼎大名的王牌(分列德軍坦克王牌第2位和第5位),對手則是蘇軍的精銳部隊:曾經戰功赫赫的第1近衛坦克團,且雙方投入的大都是威力強大的重型坦克-這真是一場硬碰硬的決斗! 2、約翰尼斯﹒鮑爾特(Johannes Bolter),擊毀139輛坦克,火炮不詳。 他一直在第502大隊任車長,負傷7次,1945年5月停戰前,臨時編入由陸軍士官學校學員組成的應急部隊,在卡塞爾与英、美盟軍作戰直至投降。 3、米切爾﹒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 Michael Wittmann 擊毀138輛坦克,132門火炮。因波卡基村的戰斗,阻止了英軍對德軍側翼的包抄,被授予佩劍橡葉鐵十字勛章,一時名气大噪。 魏特曼1914年4月22日出生于上普法茲(UpperPfalz)拜爾恩格里斯(Beilngries)附近的福格索(Vogelthal)﹔1934 年2月1日到8月1日間,服役于“德國勞動軍”(German Labour Corps,納粹組織 )﹔1934年12月30日到1936年9月30日間,在第19步兵團第10連服役﹔1937年4月5日加入武裝党衛軍,并接受駕駛員培訓,波蘭戰役中晉 升為中士,指揮1輛8輪裝甲車(Sd.Kfz.231)﹔1940年2月被調往党衛軍“阿道夫﹒希特勒”旅突擊炮營,指揮6輛III號突擊炮,后調往希 腊,但未參加戰斗﹔1941年7月1日赴東線參加了南線對蘇作戰﹔8月,在烏曼會戰的一次戰斗中,魏特曼指揮III號突擊炮A型在28分鐘內擊毀了7輛T -26,后又在羅斯托夫(Rostov)一次擊毀6輛坦克,遂于9月8日晉升為上士﹔后在頓河防御戰中,魏特曼受重傷,傷愈后進入巴德﹒特爾茨(Bad Tolz)軍官學校進修,畢業后進入武裝党衛軍的坦克替補營﹔1942年8月,“阿道夫﹒希特勒”旅擴編為武裝党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師,并成立了裝備 “虎”I坦克的第13連,魏特曼則于1942年12月在法林博斯特爾(Fallingbostel)加入該師,同月21日晉升為少尉,成為第13連第3排 指揮官,1943年1月回到東線。 1943年7月5日,魏特曼指揮“虎”I在南線參加庫爾斯克戰役。第一天魏特曼擊毀二輛突擊炮和13輛T-34﹔7、8兩日擊毀2輛T-34、2輛SU-122和3輛T-60﹔12日,擊毀8輛坦克,3門火炮。至17日行動結束時,共擊毀30輛坦克和28門火炮。 1943年8月,隨部隊到意大利執行收繳意軍裝備的任務,至10月,武裝党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師改名為武裝党衛軍第1裝甲師(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1943年12月,該師回到基輔,到次年2月,魏特曼戰績總數達到88輛坦克,晉升為中尉。 1944年2月底,該師前往比利時的蒙斯(Mons)休整,并以第13連為主力,組建了新的武裝党衛軍第101重坦克營。至4月,魏特曼成為該營第2連的指揮官。5月,第101重坦克營到達諾曼底,在此換裝了新出厂的后期型“虎”I。 1944年6~12日,第101營前往戰場的路途中,魏特曼的第二連因空襲損失了6輛“虎”I。6月13日在卡昂西南方,瑟勒河以南蒂伊地區(Tilly -sur-Senlles)的波卡基村地阻止了英軍包抄德軍的企圖,擊毀25輛坦克和28輛裝甲車,一度挽救德軍戰線,并被晉升為上尉。 后魏特曼回到柏林受勛,并有可能成為坦克培訓學校的教官,但被其放棄。7月6日返回法國前線。8月初,德軍試圖奪回卡昂,第101營部署在法萊斯的辛西亞 克斯(Cintheaux)。8月8日中午12時,魏特曼借用營長海因茨﹒馮﹒韋斯特哈根(Heinz von Westernhagen)的007號“虎”I坦克,并帶領2輛僚車越過前哨陣地,企圖在卡昂至辛西亞克斯公路之間的高米斯尼(Gaumesnil)地段 伏擊英軍。12時55分,在魏特曼小隊后方1000米處的213號“虎”I車長海因林格突然報告:魏特曼在一座山坡前与盟軍交火后,失去聯絡。 魏特曼車組的尸体被草草掩埋在其座車殘骸附近,沒有留下任何標記。1983年3月,在法國13號國道的施工中發現5具尸 骨,通過牙齒記錄和駕駛員海因里克 ﹒雷墨斯(Heinrich Reimers)的身份識別牌才知道這里沉睡著30多年前的大王牌。隨即殘骸被移到諾曼底的伊斯尼南郊(Isigny-sur-Mer)和拜尤克斯 (Bayeux)之間的德國軍人公墓(De LaCambe)。 据原101營的老兵回憶:魏特曼似乎有第六感,在戰斗中能快速找到敵人坦克的位置。這話也許有一定道理,但當德軍大勢已去的時候,“第六感”也救不了魏特曼。 4、波爾特﹒倫道夫(Walter Lohndorff):擊毀106輛坦克.火炮不詳。 他于1943年6月幵始在第503大隊第3中隊服役,其第334號座車非常有名。 5、阿爾博特﹒科舍爾(Albert Kerscher),擊毀100輛坦克.火炮不詳。 他在第502大隊第2中隊任小隊長,1945年4月21日,其指揮“虎”I式坦克在東普魯士防御作戰中達到個人戰績最高峰,并成功延遲了蘇軍的進攻,掩護數萬難民在波羅的海登船逃往德國本土。 6、赫爾慕特﹒文德羅夫(Helmut Max ErnstWendorff),擊毀坦克95輛 1920年12月20日生于格勞溫克(Grauwinkel)的施韋德尼茲(Schweidnitz,今波蘭的希維德尼察)。1931年隨母遷回德國,來到其父在烏克馬科(Uckermark)的達米(Daimme)租种的農場定居。 1939年9月4日加入“元首衛隊”。1940年1月,他被調往突擊炮部隊,后來參加了入侵巴爾干和蘇聯的戰斗。1941年11月1日,被晉升為上士并前往巴德﹒特爾茲培訓。 1942年圣誕節,在法林博斯特爾加入武裝党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師的第13連第2排(与魏特曼為戰友,魏特曼稱其為“Axel”-挪威著名滑冰運動員的名字),他以靈活而大膽的戰術著稱,善于指揮和培訓。 1943年圣誕節在基輔附近的戰斗中一天擊毀12輛坦克,1943年12月28日晚,指揮4輛“虎”I在安托普-搏哈卡鎮掩護部隊撤退,任務完成后,他讓 部下先行撤出。此時一支20輛坦克的蘇軍部隊殺未,他指揮“虎”I獨自回到鎮中阻擊,擊毀了其中11輛,迫使蘇軍后撤。此時擊毀坦克總數達58輛,成為該 師中最著名的王牌(當時戰績領先魏特曼)。文德羅夫与魏特曼兩個車組經常暗中較勁,以求超過對方。 1944年初的另一次掩護撤退中,在普羅斯庫羅夫(Proskurov,今赫梅利尼茨基)和捷爾諾波爾(Ternopol)之間的一個鎮子內,他指揮3輛“虎”I擊毀了8輛蘇軍坦克,己方無損失。 1944年2月起,文德羅夫指揮第13連-“文德羅夫連”。4月,他被調入SS第101重坦克營。魏特曼戰死后,文德羅夫接任指揮第2連。 1944年8月14日(魏特曼戰死6天后),在阻擊英國坦克的戰斗中,文德羅夫寡不敵眾,其座車于梅茲雷(Maizieres)以西3000米處被擊毀,他与机電員和裝填手一同戰死,炮長重傷被俘,駕駛員逃脫。 文德羅夫未能實現他的愿望-戰爭結束后,回到父親的農場務農。 7、卡爾﹒布雷曼尼(Karl Brommann),擊毀92輛坦克,火炮不詳。 布雷曼尼在武裝党衛軍第103/503(SS103/503)重坦克營服役,其在1945年2月2日至3月18日的戰斗中共擊毀敵坦克66輛、火炮44門及卡車15輛,但他的大多數戰績是在駕駛“虎王”時取得的。 8、埃里希﹒雷茨克(Erich Litzke),擊毀76坦克.火炮61門。 雷茨克是第509大隊第2中隊的小隊長。 9、約翰尼﹒穆勒(johann Muller),擊毀72輛坦克,火炮不詳 穆勒是第502大隊第3中隊的小隊長,在1944年1月25日的北部戰線,該中隊3輛“虎” I一次戰斗共擊毀41輛蘇軍坦克,其中穆勒“包辦”25輛。 10、海因茲﹒毛斯伯格(Heinz Mausberg):擊毀57輛坦克,火炮不詳。 服役于第505大隊第1小隊,部分戰績是駕駛“虎王”時取得的。 另据西方非正式資料顯示,第503大隊的庫特﹒內斯佩爾(Kurt Knispel)的戰績為168輛坦克。由于其中大部分戰果是其作為裝填手和炮長時取得的,故按照當時德軍的統計慣例,擊毀數字都記在車長頭上。他后來成 為“虎”I和“虎王”式坦克的車長,轉戰東、西兩線,直至1945年4月底陣亡,又締造了擊毀42輛坦克的戰績。許多戰史學家認為他的總戰績應該超過 195輛坦克,但均無确認。
連著十多天的大雨,宜蘭三星鄉全數蔥田都泡在水中。三星青蔥產銷班長廖文彬說,有的青蔥外表看不出異狀,但埋在稻草下的蔥白已開始腐爛,「拔到一半就斷了,沒辦法採收」。
留言列表